06/15 上漲▲122點,收在8573點,成交值1517億
[昨日國際]
■美股:
●五月生產者物價指數較前月上升0.9%,高於市場預估值0.6%,但扣除食品及能源的核心指數上升0.2%、與市場預期相當,舒緩投資人對通膨風險竄高的疑慮,美股連續第二日收紅。油價升抵每桶67.65美元之九個月高位,帶動史坦普500能源類股收高1.9%至歷史新高,宣佈將推出新型影像感測技術的伊士曼柯達大漲8%,貝爾史坦證券樂觀預期取得iPhone獨家電信服務的AT&T下半年新增客戶數可達91.5萬戶,激勵該股上漲1.45%,其餘藍籌股如通用汽車、英特爾及美國鋁業連袂收紅,惟高盛證券上季獲利出現三年來最小增幅,拖累金融類股滑落1.1%,收斂指數漲幅。終場道瓊工業指數上漲0.53%至13553.72點,史坦普500指數上漲0.48%至1522.97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0.66%至2599.41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08%至494.03點。
■歐股:
●美國褐皮書報告指出經濟持續擴張成長,但未引發物價上升壓力,美國營收佔兩成以上的米其林及西門子股價大漲,推升汽車零組件與工業類股漲幅逾2.6%;歐元區五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與前月持平在1.9%水準,連續九個月低於歐洲央行預設2%目標值以下,率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回落,舒緩金融類股賣壓,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同步收高。終場英國金融時報指數漲1.38%、法國CAC指數漲1.90%、德國DAX指數漲2.19%
■亞股:
●瑞士信貸建議投資人買進馬來西亞最大電信業者Telekom Malaysia,相關類股隨之上漲;印度盧比升值幅度趨緩,軟體出口業表現亮眼;此外,美國零售銷售成長超越預期,加上聯準會褐皮書顯示經濟擴張並未刺激通貨膨脹,市場一掃先前低迷氣氛,台灣、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印度、與菲律賓股市連袂收紅,以菲律賓股市大漲2.39%居冠。
[今日券商報告整理]
http://pchome.syspower.com.tw/report/
http://stock.yam.com/aft_market/index1.html
元富投顧研究部 提供 (2007-06-15 16:10:00)
大勢分析: 美股指數持續震盪盤堅,再創波段新高,而重點在盤面的表現方式有所改變,近期指數係以非電子來主導,包括傳產龍頭及金融股走強,電子反而只是整理而已,而更重要的是資金的移動方向,上週五電子已經降到67%以下,顯然在電子大漲後,獲利回吐轉進非電子的動作明顯,加上政策面積極偏多內需及金融的方向,也是市場積極反映的表現,所以整體輪動的架構依然不變,只是先前漲多的電子有進入休息的走勢,惟仍有高價電子轉進中低價電子的現象,所以一些落後輪漲的族群包括PCB、被動元件、power、connector等仍有表現的機會,只是在電子成交比重萎縮下,次族群的表現自然是中小型、中低價為主;而資金明顯轉進非電子的走勢來看,仍有聚焦可尋,其中傳產龍頭股係以高配息之殖利率概念為主軸,因為進入除權息旺季,自然是保守型資金挹注的標的,另外資產、營建在蟄伏一段時間後,技術面已出現底部者不少,將有表現的空間可期,而金融股在保險法、權證相關法令定調後,壽險、證券自然是金融股推動的主要標的主軸,所以整體架構依然良性,因為輪動走勢中,漲多電子休息,輪中低價電子、傳產及金融表現,且人氣仍有加溫下,自然有利盤勢持續的推升走勢。而在技術面上,量價結構依然穩健,不管是日線或是週線都是如此,而且KD指標仍處高檔鈍化下,為強勢多頭的表徵,故在未出現賣出訊號前仍以作多為主。
[法人動態]
外資 投信 自營商
229.50 17.25 -4.74
總計(億) 242.01
累計本月至今日止
659.03 80.85 20.29
外資繼續買超。
[今日走勢]
[觀察心得]
美股反彈回升,台幣隨日幣同步貶值,但台股跳空走高有量創新高。技術分析初學者會認為這是好訊號,但比較老練的技術分析派卻不樂見高檔長紅,表示行情失控,失控原因主要來自於空方回補停損,另外今天盤面上最強的是金融、證券股,很多老練的市場派都知道高檔落後補漲代表行情即將結束,10次有7次準。不管是哪一派,有時間盯盤又敏感的人會偏向減碼,比較隨勢的波段投資絕對不會在這個位置加碼追高。
阿~我的散戶朋友又開始來信問明牌了,我都跟他們說"你要股票那我賣給你",馬上澆了人家一桶冷水,我預計台股明日過8750,已經到達滿足點,產生獲利回吐短線賣壓,要是台股週四開高走低,那就要小心了。六月很多投信要季底作帳,七、八月大戶要陪小孩放暑假出國玩,行情不至於太好。總之,8750會不會做頭我哪裡會知道,但是滑鼠右鍵要綁好,持股不動隨時準備澇跑,就是我現在的策略。
[其他訊息]
OECD就業報告稱全球化有不利一面,各國應採取行動
路透巴黎電---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周二表示,全球化本應令所有人都受益,但幾十年來,民眾自經濟成長與整合中獲得的財富越來越少.OECD在一份就業政策報告中仍對其促進市場、貿易和投資自由的職能滿懷信心,但表示現在也應該弄清全球化的不利一面.
當前科技發展,價格低廉的運輸和通訊,再加上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的崛起以及眾多的廉價勞動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世界.在這種情況下,各國政府必須應對公眾對於就業和薪資的憂慮.
"(全球化)對於所有國家而言仍是雙贏的選擇."該報告主要作者Raymond Torres接受路透專訪時稱,"但這僅僅是因為市場對於經濟成長有利,同時還有一些弱點是不利於生產力發展的."報告指出了全球化在實際中以及大家已意識到的不利方面,並呼籲採取行動."在過去20年中,OECD多數成員國的薪資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例都傾向於下降."報告稱.
OECD報告顯示,日本的薪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在過去30年中下降了大約25%,歐盟(EU)15個較富裕成員國該比重下降大約13%,美國則下滑了7%."即使是在美國這種勞動力市場趨緊的國家,薪資占收入比重也在下降."Torres說,"薪資上漲速度跟不上生產率的增長."該報告還表示,貧富差距擴大,對工作的不安全感益發強烈,這至少是薪資漲幅偏低的原因之一.
**呼籲採取行動**
Torres稱,一些國家將許多生產環節或者服務轉移到勞工成本較低的國家,不過海外市場對OECD國家就業的衝擊並不像人們原先認為的那樣大.但是這種想法已經足以激發不安全感,特別是在低技能工人中.
自從中國向世界開放以來,廉價勞動力數量大增,工人在日益全球化的範圍中展開競爭,因為技術、運輸和通訊成本的下降,令企業更方便跨國發展.目前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勞動力數量占全球總量的45%,而OECD所有成員國僅占19%.
OECD呼吁各成員國政府抵制保護主義傾向,改變就業政策以幫助民眾輕松換工作,並增強就業安全感."'終身工作'已經不復存在.要從全球化中獲益,必須開始行動.企業必須進入新的領域,新市場,民眾也必須進入新的企業.""現在的問題是如何保護民眾而非保護工作,因為一些工作根本沒有前途."
[庫存持股]
http://www.wretch.cc/blog/Saber422&article_id=15309772
有停有保佑~~請自行在買進成本10%以下停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