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aber422/1378293978-1326206657.png)
10/03 上漲▲38點,收在5742點,成交值671億
[昨日國際]
■美股:
●上週初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1000人,來到49.7萬人,為七年來最高,而美國八月工廠訂單下降4%,更創二年最大降幅。經濟數據不振,對於景氣循環類股形成沈重壓力。原物料類股跌幅最深,孟山都和美國鋁業分別被美林證券和高盛證券調降投資評等至中立,股價因此大跌16%和8.9%,肥料大廠Mosaic亦重挫41%,衝擊原物料類股暴跌7.98%。而奇異電器折價發行122億美元股票後,股價重挫9.6%,開拓重工和迪爾等重機具個股跌幅亦深,拖累工業類股大跌6.8%。另外,儘管參議院通過金融紓困案,借貸成本仍然持續攀高,倫敦三個月銀行同業拆款利率上揚至4.21%,美元奇貨可居,美元指數再創波段新高,加上投資人擔心經濟,油價再跌逾四美元,能源股因此走低5.92%。另一方面,巴克萊銀行下調IBM第三季獲利預估,IBM連二日重挫超過4%,引領科技股下跌4.38%。再者,處風暴中心的金融股也滑落4.32%,跌幅亦深。終場道瓊工業指數下跌3.22%至10482.85點;史坦普500指數下跌4.03%至1114.28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4.48%至1976.72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4.84%至288.55點。
●上週初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增至49.7萬人,為七年以來高點,八月工廠訂單由前期成長0.7%大幅萎縮至-4.0%,經濟數據不佳掩蓋參議院通過金融紓困案的利多,美股下跌,市場轉而臆測聯準會將降息以避免經濟陷入衰退,公債避險買盤增溫,兩年期公債殖利率降至6個多月以來低點。
■歐股:
●歐洲央行維持指標利率於4.25%不變,央行總裁特里謝暗示未來有降息空間,加上美國參議院通過金融紓困法案,瑞士銀行樂觀預估本季及明年將有小幅獲利,股價勁揚8.1%,激勵歐股開高,惟美國上週初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攀至七年高點,倫敦三個月銀行同業拆款利率持續攀高,金融危機疑慮揮之不去,原物料、汽車與能源類股領跌,歐股由紅翻黑。營收仰賴美國的化妝品製造商L’Oreal 及西門子分別下跌2.7%及4.6%。終場英國金融時報指數下跌1.80%、法國CAC 指數下跌2.25%、德國DAX 指數下跌2.51%。
■亞股:
●股市漲跌互見。即使美國參議院通過新版金融紓困案,但投資人仍謹慎觀望,新加坡股市小漲作收,港股在資金轉進公用事業等防禦型類股帶動下收高,菲律賓股市則在逢低承接買盤激勵下收漲1.68%居冠;台股則在市場信心不足與量能萎縮的情況下,下跌1.05%。馬來西亞與印尼股市休市。
[今日券商報告整理]
http://pchome.syspower.com.tw/report/
http://stock.yam.com/aft_market/index1.html
大勢分析:
台股本週終於收了久違的紅K棒,在週線連四黑之後,本週指數雖下跌但K棒首度出現紅K,讓市場陷入恐慌的心理,有稍微撫平的作用,但中期而言台股危機並未解除,台股中期的好轉,仍須國際股市中期轉好來定奪。未來台股分成兩成面來看,指數部分,雖短線出現止穩現象,但中期趨勢還是向下未變,指數傾向量縮盤跌可能高,另一方面,個股部份因遊戲規則改變,已扭曲股價的波動狀況,未來盤中急拉和急殺機率增高,個別股短線屬於價差應對格局,屬於區間操作模式。下週幾個觀察重點,包括美國國會兩黨協7000億元的援助方案,是否能有效通過?為這兩天最重要訊息,密切注意通過或有條件通過後,美股的走勢如何?將絕對影響下週的走勢。中國大陸下週起十一長價結束,加上美股即將進入超級財報週,都是重點追蹤項目。最後台股強勢指標族群是否出現?包括IC設計和業績題材股可當成參考,未有效轉強前,下週僅可能以短線和區間為操作方式。
[法人動態]
外資 投信 自營商
-80.41 -4.47 8.04
總計(億) -76.83
累計本月至今日止
-225.94 -26.84 -2.40
僅自營商搶反彈。
[今日走勢]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aber422/1378293981-1415731226.jpg)
[觀察心得]
經過政府努力護盤,祭出禁止放空令,嚴懲禿鷹,台股出現難得一見的開低走高,量能持續走低。這證明華爾街說的,股票本身是有重量的,並不是因為放空的人把股票賣低,放空的人會回補,持有股票的人賣出確不見得資金會回流,真正的賣壓是持有者的信心。美國數據持續走差,金融救援方案通過,接下來呢??似乎完全沒有其他利多了,從DJ開高走低的走法,週一很可能輪到台股,下週要十分小心。
[其他訊息]
《Saft專欄》對沖基金及私募基金受創慘烈,復甦前景艱難
(James Saft是路透專欄撰稿人,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撰稿 James Saft
路透倫敦10月2日電---那套"在任何市場都能賺錢"的口號,已經不見得能套用在對沖基金及私募基金身上了.
不只是他們:一波被迫降低槓桿的拋售,以及全球經濟可能步入衰退的威脅,意味著許多另類投資(包括房地產及大宗商品)都岌岌可危,表現應該會比純粹的股票及債券差很多.
這些另類投資的共同特性就是依賴融資,以及對整體經濟成長速度有高度敏感性.如果經濟長期衰退,且高債務族群持續出脫資產的話(現在看來可能性更高了),則另類投資所受的打擊將十分深遠.
"我們正經歷一場前所未見的金融體系全面大規模降低槓桿,這會把我們推向徹底的崩潰;我們已經有部份崩潰了,"倫敦JP摩根證券全球資產配置主管Jan Loeys指出.
"對沖基金正在受創,他們就像銀行一樣是槓桿操作的機構.私募基金也正面臨自己的資金問題--私人直接投資不會像銀行一樣遭到擠兌,但你將會見到許多私人直接投資交易案因資金不足而倒掉.
如果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Loeys預測私募基金、對沖基金、房地產股票及大宗商品綜合投資組合未來一年將虧損8%,相較之下,傳統的股票、債券及現金的投資組合將有1%的投資報酬率.
最近幾年另類投資盛極一時,與全球經濟的整體債務成長有高度關連.另類投資為投資人創造了極高的報酬,參與操盤的人員獲得優渥高薪,成為銀行和投資銀行的一大營收來源.根據JP摩根估計,超過5.6萬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另類投資,在兩年多的時間內,成長超過50%.但這個榮景現在逐漸瓦解.
根據JP摩根的數據,對沖基金今年以來虧損12%,雖然私募基金的部分無法取得公開數據,不過,投資報酬表現應該只會更糟.房地產市場顯然已經大難臨頭,而年中還在大漲的大宗商品,今年以來已經變成下跌4%.關鍵就在於目前正在進行的大規模降低槓桿狂潮.
債務泡沫破滅對於另類投資帶來三個非常重要的後果.其一,借錢難度提高,資金成本更為昂貴.其二,在同一時間內許多人試圖拋售資產,導致價格下跌,投資人流血斷頭出場.其三,實體經濟萎縮,導致大宗商品、房地產需求受創,私募基金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的需求也下滑.
**槓桿操作難度增高**
過去對沖基金所仰賴的槓桿操作,確實使得許多操作策略得以奏效,但未來將愈發難以取得,代價也會更為高昂.
此外,在歷經相當難熬的一年之後,對沖基金投資人在此極為不安的時刻紛紛要求贖回資金.剛剛結束的第三季度末,為對沖基金投資人可贖回資金的少數時間點之一.但若有許多投資人同時要求贖回,許多人預期對沖基金將多站在賣方,僅極少數站在買方.
根據Cambridge Associates數據,自1995年以來,私募基金的報酬率比起公共基金還要高出4%,儘管對於其背後原因各方看法不一.私募基金的管理模式為增加附加價值,但當然也包含龐大借款及資產市場走多等條件,此乃其獲利成長的主要動力,而龐大的借貸也帶動資產市場揚升.
現在槓桿融通的資金自然是既貴又少,而私募基金最愛的脫手管道--首次公開發行(IPO)市場,現在也是死氣沈沈.
不過最令人害怕的不是私募基金能夠在新案子拿到多少投資報酬率,而是現有投資所面臨的風險.現有的私募基金投資案件(特別是過去幾年的案子),大多背負非常沉重的債務.很多案件將需要再進行融資,要不然就會隨著經濟惡化而爆發違約.
簡而言之,另類投資的投資人不會有好日子.可以預期的是,這將是另一個拖累金融體系的不利因素,同時也加重了系統性風險.中長期而言,另類投資當然會繼續存在,有些還會創造絕佳的投資報酬.不過,接下來的一兩年將會非常悲慘.
[庫存持股]
http://www.wretch.cc/blog/Saber422&article_id=15309772
有停有保佑~~請自行在高點回檔10%左右停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