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5/13 上漲▲159點,收在8989點,成交值1384億

[昨日國際]
■美股:
●債券保險業者MBIA 公佈首季財報,表示受累於衍生性金融商品之未實現損失激增,第一季大虧24.1億美元,但表示有足夠資金,並無需募集更多資本,投資人認為利空出盡,股價由黑翻紅,拉升美股盤中走高。另外,諸多利多消息推升科技類股走勢強勁,如手機製造商Research In Motion 推出網路瀏覽速度更快和容量更大的新款黑莓機,較分析師預測六月上市速度較快的iPhone 搶先一步,股價因此大漲6.9%,蘋果電腦同步走高。而惠普傳有意收購電子資料系統公司,激勵後者股價暴漲28%,但確認該消息的惠普,則於盤後跌5%。再者,原油價格七天來首度下跌,加上花旗集團認為威名百貨的海外營收成長,有助盈餘表現,因此調高其每股目標價10 美元至67 美元,鼓舞威名百貨走高,並帶動零售股上揚。另一方面,有分析師透露,力拓可能於今年以500 億美元進行購併一家同業,美國鋁業聞訊大漲6.6%,也激勵原物料類股上揚。終場道瓊指數上揚1.02%至12876.31 點;史坦普500 指數上揚1.1%至1403.58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揚1.76%至2488.49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揚1.16%至403.12 點。

●三個月期國庫券與同期倫敦銀行拆款美元利率間利差(TED 利差)縮小11 個基本點至0.89 個基本點,乃今年2 月20 日以來最小,加上股市反彈,市場認為信貸危機最壞的狀況已經過去,因而縮減降息的預期心理,公債防禦性需求遭致降溫,二年期公債領跌。

■歐股:
●歐股在併購消息與北海發現新油礦等利多消息下止跌回揚。市場傳聞歐洲最大家庭修繕用品連鎖商Kingfisher 可能獲私募基金青睞,將以每股195 便士收購,此外,歐洲最大手機零售商Carphone Warehouse上週與美國最大電子零售商BestBuy 簽署建立新企業,但新店面難覓可能收購現有同業,DSG International與Kesa Electricals 聞訊大漲,帶動零售類股表現亮眼;Sunday Times 報導英國電信將以15 億英鎊出售旗下數據中心給惠普,而義大利電信於巴西的子公司亦可能成為收購對象,利多消息亦推升電信類股走揚。終場英國金融時報指數上漲0.26%、法國CAC 指數走揚0.32%、德國DAX 指數收紅0.47%。

■亞股:
●晶圓雙雄、宏達電等電子權值股走穩,加以福建企業家考察團與鄉林首度簽約,激勵營建、資產題材類股勁揚,推升台股收高;原油價格攀抵新高,能源與棕櫚油種植類股上揚領漲馬來西亞股市;儘管油價居高不下,然投資人買進部分獲利表現較佳之類股,激勵新加坡、印尼與菲律賓股市上揚,其中菲股漲幅0.87%居冠。港股休市。

[今日券商報告整理]
http://pchome.syspower.com.tw/report/
http://stock.yam.com/aft_market/index1.html

元富投顧
大勢分析:
在權值股的大漲下,指數大漲159點,惟成交量仍 不到1400億元,昨日提示量縮止跌將有彈升,惟後續還是要觀察量能的表現,因為週二雖然權值股啟動,但量 能仍無法放大,所以後續必需有補量動作,否則仍宜以區間震盪視之,因為就波段走勢來看,現階段比較像a 波完成的b波反彈,所以未來仍必需考量c波的修正,故 未來觀察的重點在盤面的表態動作,因為原本預估主權 概念股將會走強,週二雖然走強,但量能還是不足,所 以後續必需觀察量能,在盤面上解凍概念股爆量,已經反應利多,故短線宜避開,而接下來將以震災重建股為 主軸,以大陸產品而言,水泥、鋼鐵供需相當充沛,故受惠股應有限,然而PVC則必需多加留意,原本因為北 京奧運減產達30%,這次的四川地震又震掉了近10%的產 能,加起來近40%的PVC產能大減,故PVC將會是最大的重建受惠股,而主權概念股中以股價蟄伏已久的集團股為指標。

[法人動態]

外資 投信 自營商
136.56 15.67 19.98
總計(億) 172.20
累計本月至今日止
-289.51 53.90 61.62

外資反手回補。

[今日走勢]

[觀察心得]
美股上漲,台股開高走高,加上中國災情,除權值股外,水泥鋼鐵成為盤中要角。資減券增。

日線格局,今日紅K暫時中止了下跌的趨勢,昨日的低量也暫時成為多頭防守,既然是防守,那就看看多頭有多厲害吧;融資開始退場,可見融資的心態很短信心也很薄弱。目前多方掌握了優勢,明日要有明確防守,本週都會是多方控盤。

[其他訊息]
《SAFT專欄》景氣下雨銀行收傘,歐洲面臨信貸緊縮之苦
(James Saft是路透專欄撰稿人,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撰稿 James Saft

路透倫敦5月13日電---在此次信貸危機中,歐洲迄今受創較輕,但銀行授信調查顯示,歐元區經濟接下來亦將承受信貸緊縮之苦.因歐洲企業高度倚賴銀行融資,這無疑將是棘手問題.

歐洲央行4月份銀行放款人員調查顯示,放款標準持續大幅收緊,貸款需求亦趨弱.調查顯示,今年第二季企業、消費者及購屋者都更難取得貸款,貸款也變得更加昂貴,而且預期信貸還將進一步緊縮.

何以至此?首先,銀行業者對歐洲經濟、房市、貸款客戶及客戶產業的前景均憂心忡忡.

不過,在銀行業者找藉口拒放貸款之際,其實銀行客戶也紛紛打退堂鼓,一開始就不太想申請貸款.歐洲央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歐元區貸款需求的下滑速度,是調查開展五年來最快的,主要是因為企業進行固定投資或購併的興趣轉淡.

這樣你可能會覺得,歐洲只是面臨一次正常的景氣放緩,而不是信貸緊縮.但是,盡管歐元區迄今避過了全球信貸困境最嚴重的衝擊,我們有理由相信,歐元區並非得以免疫,嚴重受創看來只是早晚的問題.

"如果經濟放緩之際碰上供應問題造成的信貸緊縮,經濟成長衰退的程度可能會更嚴重,而且會衰退更久.歐洲顯然正面臨這樣的風險,"倫敦Unicredit全球經濟主管Marco Annunziata稱.

**下雨收傘**

截至2008年3月,歐元區非金融企業的銀行借款年增15%,無論以什麼標準而言都算是強健的表現.但坦白說,這當中多數是銀行在不情願的狀況下借出的.

因籌資市場基本上處於打烊狀態--對高風險借款人尤其如此,許多歐洲企業自然盡可能動用現有的信貸額度.此類貸款多為364天期,信貸風暴爆發前借出的需要展期時,企業會發現可貸金額縮水,而且成本升高,適貸條件趨嚴.

別忘了,對銀行業者來說,這樣迫於無奈增加放款也是相當痛苦的.許多舊貸款的利率相當低,現在對銀行來說已變得不劃算,而且銀行當務之急是增強資本而非增加放款.

美國也有類似的授信調查,而且歷史遠為悠久.巴克萊資本經濟分析師Julian Callow指出,美國調查反映的放款態度趨勢,通常領先實際放款的變化約一半年.看來歐洲銀行業者可能一有機會就會收緊放款.

**高度倚賴銀行融資**

歐洲經濟迄今仍高度倚賴銀行放款,歐元區企業融資約有85%靠銀行授信--美國的比例則不到50%--其餘則是靠發行證券.因此,貸款證券化市場瓦解後的初期,即使銀行業難逃一劫,至少歐洲企業的情況要好一些.

但歐洲可能很快就會趕上信貸緊縮的腳步了,只待歐洲銀行業者逮住機會收回貸款,並急不及待地調高利率、收緊放款條件.

那麼信貸緊縮對歐洲有何影響?由於歐洲央行的放款調查僅有五年多的記錄,可以借鑒的經驗不多.但美國的類似調查--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的資深銀行授信主管調查自1990年就以目前的形式進行,歷史就長得多了.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Cara Lown和Donald Morgan的2002年研究報告(http://www.ny.frb.org/research/epr/02v08n1/0205lown.pdf)發現,FED的調查不失為整體經濟的良好領先指標.除可視為放貸本身的領先指標外,調查若發現授信條件收緊,經濟成長"會受很大影響".

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預期,基於歐洲企業高度仰賴銀行授信,上述情況也適用於歐洲,而且效應還可能更強.

緊縮的效應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增強,特別是第四季,因為銀行業屆時終於能藉收緊到期貸款的再融資來降低槓桿操作的程度.另外要注意的是,歐洲央行的利率立場可能會因此軟化.

[庫存持股]
http://www.wretch.cc/blog/Saber422&article_id=15309772

有停有保佑~~請自行在高點回檔10%左右停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ber422 的頭像
    saber422

    saber422

    saber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