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上漲▲9點,收在8727點,成交值1114億
[昨日國際]
■美股:
●七月成屋銷售下滑0.2%至年率575萬棟,乃五年低點,且待售住宅庫存數量升抵16年高點,顯示房市仍處嚴峻的修正循環當中,投資人縮手觀望,紐約證交所成交量11億股創今年新低量。瑞士信貸證券指出全美最大房貸供應商Countrywide Financial所處房貸市場格外疲弱,並調降其今明年獲利預估,該股應聲挫跌4.8%,史坦普500金融類股滑落1.4%,公用事業類股隨天然氣價格滑落至11個月低點而收黑,僅有少數如同意被宏碁收購的捷威飆漲超過50%,可能宣布分割瑞士子公司的菸草商Altria逆勢上漲1.29%,收斂指數跌幅。終場道瓊工業指數下跌0.42%至13322.13點,史坦普500指數下跌0.85%至1466.79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0.60%至2561.2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65%至487.55點。
■歐股:
●美國七月新屋銷售優於預期,舒緩市場對於次等級房貸可能影響美國經濟成長隱憂,歐洲股市連續第七天收紅。報載法國雷諾汽車與美國通用汽車在歐洲共用Opel 汽車部門現有設備,使雙方成本大幅降低,前者股價走揚1.6%,戴姆勒克萊斯勒與福斯汽車亦同步收紅,而銅價上漲至兩週來高點,歐洲第三大煉銅商Boliden 走揚。然德國電機大廠西門子與半導體商英飛凌科技走跌,拖累德國股市微幅收黑。終場法國CAC 指數上漲0.38%、德國DAX 指數下跌0.28%。英國股市休市。
■亞股:
●美國耐久財訂單與新屋銷售雙雙優於預期,減緩次等級房貸可能影響美國經濟成長疑慮,投資人估量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將能安然度過抵押貸款難關,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與印尼股市連袂收紅,印度股市以上漲2.89%居冠。菲律賓股市假期休市。
[今日券商報告整理]
http://pchome.syspower.com.tw/report/
http://stock.yam.com/aft_market/index1.html
元富投顧研究部 提供 (2007-08-28 17:15:00)
大勢分析: 台股最近走勢仍與國際股市持續連動,目前美股位在季線以下整理,台股近兩日的量縮整理格局,似乎在相呼應指數的相關位置,因此在國際股市未有進一步表態前,台股於近期行情仍是壓縮格局未變,在財報密集公佈期間,選股才是現階段重點。整體大盤規劃上,8月底9月初中期可能走大區間的整理,可以半年線和季線位置當作高低點的參考指數,大約位在8500~8900點的區塊,既然如此目前指數屬於區間的上緣區,以指數觀點,配合量能的角度來看,未來指數空間已不太大,可能以個別股財報的狀況,作股價的調整。而選股方面,現階段有幾個重點,財報佳當然是目前選擇股票重要依據,包括第二季獲利年增率、季增率和絕對數字來看均要表現突出,股價才會有反應,特別搭配股價位置佳者更具吸引力,以族群別來看,包括散裝航運、條鋼和業績題材的電子最受青睞可特別留意。
[法人動態]
外資 投信 自營商
-16.10 3.46 7.47
總計(億) -5.17
累計本月至今日止
-1,884.36 364.59 -28.10
外資賣超。
[今日走勢]
[觀察心得]
今日無暇看盤。昨日美股小跌,台股開低走高,盤中又震盪走低,尾盤拉升,量能急縮,融資小增。量能縮到一個程度,就不容易再大幅殺下去。台股明日摩台結算,外資動作會比較明顯,目前美股走勢不佳,明日開低是可以預期的,那今天增加的融資可能要被迫出場,融資要是還能再減對於多頭反攻會更有利。
宏碁購併Gateway,華碩EeePC上市,聯發科切入GPS晶片市場,鴻海老闆保證股價,台股走弱,但股票背後的公司可都積極得很!
[其他訊息]
換一個角度看次級債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撰稿 顧蔚
路透香港電---"次級債"病毒已經感染初涉海外投資的中國國內銀行.最近一周內,國內大商業銀行紛紛透露超出市場預期的次級債持有量.這把提"次級債"色變的海外投資人嚇得夠嗆,而國內投資人則不以為忤.兩相比較,究竟誰更理性?中國銀行稱,它擁有的美國次級住房抵押債券,加上相關債務抵押債券合計約96.5億美元,比目前知道的任何一家其它亞洲銀行都要來得高.除中行外,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也持有美國次級債券.
里昂證券指出,中行一家持有的次級債,比所有日本銀行加起來還要多.海外投資者認為,亞洲其他國家的銀行已經從亞洲金融危機中吸取了教訓,投資趨向謹慎.而中國的銀行剛剛擺脫了國內壞帳的困擾,又大買海外質量不高的債券,風險控制大有問題.
里昂證券把中行的評級從"高於市場表現"降到了"賣出".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中行管理層誠信出現了問題,它之前多次否認帳上有大規模的次級債,難說手裡還拿著什麼低質量的公司債券.瑞銀也將中行的投資評級由"買入"降至"中性".
上周五中國銀行股價在香港狂瀉8%,最後收低5.4%,而中行在上海的股票當天微升1%.研究機構Dragonomics的董事總經理Arthur Kroeber說,兩地股票的不同表現再次證明,兩地投資者的想法完全不同,海外投資者更為理性.他認為,國內銀行把次級債規模和它們的總資產作比較是"荒謬"的,應該與盈利相比.中行次級債規模超過全年盈利,如果次級債市值損失20%,全年盈利也可能會被抹去兩成.
**投資人不必太恐慌**
次級債要讓銀行虧錢,有兩種方式.一是投資本身虧錢,就是債券得不到償還.中行75%的次級債擁有Aaa評級,22%擁有Aa的評級.只有它下面的所有債券全部拖欠不還,才會輪到它們.就是說只要這些債券能夠持有到到期的一日,虧損就不會太大.對於次級債的一個普遍誤解是,這些質量不高的債券為什麼可以獲得三個A的評級.事實上這些債被分成了三六九等,然後打包出售.通俗地說,就算是10斤爛桃子,也能挖出半斤不爛的部分.
筆者認為國內投資者對次級債的威力估計不足,但海外投資者也過慮了.國內銀行的經營方式和資本結構與海外銀行不同,它們承擔投資風險的能力反而更強.和傳統思維不同的是,中國銀行業相對來說很少有流動性的問題.因為它們的貸款和存款的比例一般都低於100%,就是說它們收進來的存款總是高於發出去的貸款.而很多澳洲銀行這一比例達到120%,因此容易受到流動性的困擾,難怪亞洲最早"中招"次級債的就是澳洲.
中國銀行的資產規模趕不上工商銀行,為什麼次級債的規模倒要高得多?這是因為中國銀行傳統上專門從事外匯業務,擁有大量外匯資產.評級機構穆迪的分析師顏湄之說,中國銀行其實挺會管理外匯資產的,她感覺香港市場有點反應過度了.穆迪指,美國次級債對中國銀行業盈利的影響有限,短期內不會因為次級債調低它們的評級.
海外投資人對中國會計制度,公司透明度等一直持有半信半疑的態度,一出了事就容易朝最負面的方式考慮.而國內投資人因為長期以來市場是封閉的,因此對外圍市場的敏感度不足.未來中國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港股市場,有必要了解海外投資人思考問題的方式.隨著香港市場投資者主體日益"中國化",海外投資人也有必要換個角度看問題.知己知彼,可以免失偏頗.
[庫存持股]
http://www.wretch.cc/blog/Saber422&article_id=15309772
有停有保佑~~請自行在買進成本10%以下停損